本站网址:www.xawxcz.net 简体繁体

思修课(第四章):加强道德理论学习

【道德及其发展】

.道德起源的科学解释是什么?(道德产生的条件)

【答】: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道德的起源,认为道德产生于人类的历史发展和人们的社会实践中。道德作为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不是人主观自生的,也不是神的意志,而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道德产生有多方面的条件:其一,劳动是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劳动创造了道德产生的主客观条件,也形成了道德产生的主客观统一的重要条件,提供了道德产生和发展的动力。其二,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道德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只有形成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才会产生道德。其三,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道德是一种调节关系的方式,以人的意识发生为前提。

.说说道德的本质。

【答】: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道德的本质,认为道德是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作为社会经济关系的产物,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并为社会的经济基础服务。

.为什么说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一种特殊的规范调节方式?

【答】:道德不但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而且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这种特殊性表现为,道德是以能动的方式把握世界、引导和规范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道德对现实生活的调节方式,区别于政治、法律等其他意识形态的规范体系,其主要表现有以下三个方面:

⒈道德对社会行为的调节是非强制性的。道德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只是提倡“应当怎样”,“不应当怎样”。它是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内心信念来维系,通过说服、劝阻、示范等方式起作用,不靠外部强制力量来维持。而政治、法律是强行规定“必须怎样”,“不准怎样”,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强制执行的方式来调节人们的相互关系。社会主义法律由于符合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主要靠自觉,但也必须有国家强制力来保证。

⒉道德规范具有相对稳定性。社会意识形态都具有相对稳定性,但道德规范比政治规范、法律规范等其他意识形态变化速度更慢,表现出更强的稳定性。某种道德规范一经形成便会长期存在,它比政治、法律规范的作用时间更长,范围更广。

⒊道德调整的社会关系范围具有广泛性。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时期,各个领域,都存在着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都需要道德来调节。

.简述道德的含义和主要功能。

【答】:道德的含义是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道德的主要功能有:⑴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际活动,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效和能力。⑵认识功能,是指道德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和能力,道德从个人与他人,个人与整体的利益关系,来认识和反映社会现实状况。

.说说道德的作用。

【答】:个人:保障人们正常的生活和交往;社会: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生活的稳定,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存在和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经济: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精神力量;国家:保护或破坏一定阶级的政治统治。

⑥.说说道德的历史演变。

【答】:道德的历史演变:人类社会的道德发展是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不断变化和完善而进步发展的。迄今为止,与人类社会先后经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五种基本社会形态相适应,道德发展也出现了五种历史类型。

⒈原始社会:在氏族内部人与人之间形成的是团结互助、平等相待的关系,产生了原始社会氏族内部统一的社会道德。⒉奴隶社会:形成了奴隶主道德和奴隶道德两种对立的道德,在生产关系中占统治地位的奴隶主道德成为奴隶社会占统治地位的道德。⒊封建社会:道德是封建主道德和农民道德两种对立的道德,占统治地位的是封建主道德。⒋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和形成了资产阶级道德和无产阶级道德两种对立的道德,占统治地位的是资产阶级道德,无产阶级道德则作为一种全新的道德形态产生出来。⒌社会主义社会: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不存在,形成的社会主义社会道德不再是对立的阶级道德。

.简述道德的发展规律和进步的主要表现。

【答】:道德的发展规律:⑴道德是由社会生产方式决定,随着生产方式的发展不断进步。一种历史类型的道德之所以会被另一种更高级历史类型的道德所代替,是社会生产方式发展的必然结果。⑵道德发展有自身的相对独立性,道德进步是一个曲折和漫长的发展过程。道德进步并不是单纯的直线上升进程,在一定时期可能出现停滞或倒退,但道德发展的总趋势是向上的、前进的。这是一个变革和继承相统一的过程。

人类道德进步的主要表现有:道德对社会和谐及个人精神完善的促进作用不断增长;道德在社会生活中作用的范围不断扩大;道德的认识论内容不断加深;道德调节的方法也不断完善。

【继承和借鉴优秀道德成果】

.说说中华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

【答】:⑴爱国奉献,以天下为己任;⑵勤劳勇敢,追求自由解放;⑶求真务实, 敬重诚实守信;⑷乐群贵和,强调人际和谐;⑸励志自强,崇尚精神境界;⑹德性修养,重视躬行慎独。

②.简述传统美德和传统道德的区别。

【答】:⑴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包含在传统道德之中,但不等于传统道德。⑵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剔除了传统道德中的糟粕,取其精华,经过提纯、重释,是被当代所认可的优秀道德遗产。⑶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力量,既包含着中国古代社会的优良道德,也包含着中国近代以来的革命道德,还包含着在长期演化过程中,从与其他民族的道德文明交流中获得的丰富营养。⑷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开拓进取的内在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的根,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根。⑸当代中国,在民族的复兴路上,应继承和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③.简述对待中华民族传统道德问题上的正确态度。

【答】:在对待中华民族传统道德问题上,正确态度应该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既不能全盘否定、全部抛弃,也不能全盘肯定、全部接受。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内容中,有传统美德,也有消极、落后的陈旧道德,应该加以区分,要与现实结合起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④.简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答】:⑴道德的时代性:是指一个民族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总是受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时代条件、社会制度的影响和制约,总会存在陈旧过时甚至已经成为糟粕的东西。⑵道德的连续性和共同性:作为一个民族维系其群体生活的精神支柱,在其历史发展中具有普遍性价值取向,不因社会制度的变迁而消失的精华部分。任何民族的道德传统都具有这两重性,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也不例外。⑶正确对待中华民族传统道德: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既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全盘肯定,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⑷对中华传统美德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结合我们今天的现实,着眼我们未来的发展,对中华传统美德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⑸防止和反对两种错误观点:一是虚无论,即对传统道德不加分析地全盘否定,无视传统美德的存在和作用,甚至主张“全盘西化;二是复古论,即是对传统道德不加辨析地全盘肯定,对其糟粕部分也刻意美化或拔高,主张以传统道德代普现时代的社会主义道德。这两种观点都割断了道德的历史与发展的关系,会对社会产生十分消极的影响。

.简述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

【答】:⑴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⑵始终把革命利益放在首位;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⑷树立社会新风,建立新型人际关系;⑸修身自律,保持节操。

.简述中国革命道德的当代价值。

【答】:⑴有利于加强和巩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⑵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⑶有利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⑷有利于培育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⑦.简述借鉴人类道德文明优秀成果。

【答】:⑴平等对待不同道德文明,尊重包括自己在内的各种道德传统;⑵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简述我国的社会主义道德,以及道德建设的现实要求。

【答】:⒈我国的社会主义道德是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继承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和中国革命道德传统,积极借鉴世界各国优秀道德文化和先进文明成果,结合时代精神而形成的。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原则和基本任务等已经逐步确立。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道德,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将永远充满希望。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现实要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这既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现实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现实要求。

②.为什么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与市场经济相适应?

【答】:⑴道德是经济关系的产物;⑵道德为经济发展提供价值导向;⑶道德对经济发展产生积极作用;⑷道德保证经济健康发。

.为什么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

【答】:我国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支持。

⒈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法律的内容相互渗透,相互联系。道德和法律相互渗透,有内容上的部分重合。法律是道德的底线,凡是法律所禁止和制裁的行为,也是道德所禁止和谴责的行为;凡是法律所要求和鼓励的行为,也是道德所培养和倡导的行为。道德是法律的基础,道德为制定法律提供根据,又导向更高层次的要求。

⒉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道德和法律都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社会秩序、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和协调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道德主要靠人民内心的道德信念和修养来维护,法律要靠国家强制力来推行。道德调节的广泛性,使之能渗透到法律不作为的范围。二者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共同为经济社会健康有序的发展服务。

⒊社会主义德治和社会主义法治二者结合,相得益彰。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制度前提,同时又是弘扬社会主义道德的可靠保障。社会主义德治既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精神支柱,又是重要补充。只有把法治和德治二者结合起来,使“依法治国”不断完善,使“以德治国”深入人心,才能使人们不失去正确的目标并有正确的行为规范。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使道德和法律在内容上相互衔接、相互协调,在作用上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既发挥好法律的规范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又要发挥好道德的教化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为什么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与传统美德相承接?

【答】:首先,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丰富源泉;其次,是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最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时,要坚持去粗取精的正确立场。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原则重点

【答】:核心:为人民服务;原则:集体主义;重点:诚实守信

.为什么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答】: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具有深刻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道德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并为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服务的。我国的政治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制度,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主人,为人民服务是我国社会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要求。我们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应该适应这种客观要求,反映人民的根本利益,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的是为了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和幸福,其本质要求是为人民服务。

为人民服务体现着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一方面要有先进性要求,即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在全社会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宣传教育,并将其引向共产主义道德的最高境界;另一方面也有广泛性要求,要与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为广大入民群众所接受,达到团结和引导亿万人民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的目的。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为人民服务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

总之,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集中体现,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性质,决定了社会主义道德活动的基本标准和方向。

⑦.阐述为什么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客观要求?

【答】:社会主义道德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并为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服务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经济建设的最终目的是谋取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我国的政治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制度,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中国共产党执政就是为人民谋福利,为民族谋复兴。可见,为人民服务是我国社会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要求,我们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应该适应这种客观要求,反映人民的根本利益,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⑧.阐述为什么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

【答】: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集中表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之上,运用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的是为了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和幸福,其本质要求就是为人民服务。市场经济不仅不排斥市场主体为他人、为社会服务,而且必然要求市场主体把商品本身所具有的满足他人或社会需要的属性凸现出来,通过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来实现自己的利益。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保证市场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健康发展,必须弘扬为人民服务精神,引导人们的道德观念向积极方向发展,要求每个市场主体要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这不仅要求人们在一切经济活动中应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竞争与合作、效力与公平、先富与共富等关系,形成良好的经济社会发展秩序,而且要求在国家的宏观调控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引导下,每个市场主体都能更自觉、更规范地为人民、为社会服务。因此,社会助主义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是市场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的内在要求和精神支持。

.为什么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答】:在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集体主义原则是指导人们行为选择的主导性原则,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以集体主义为原则。⒈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以及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基本内涵:⑴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⑵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⑶强调重视、保障和发展个人的正当利益和自觉创造精神;⑷要求发扬融入集体合力的丰富个性和自觉创造精神。⒊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具有多层次的道德要求。

.简述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道德要求的多层次内容和作用。

【答】:⒈在我国社会主文初级阶段,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依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思想道德状况的实际,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原则的道德要求包括三个层次: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一心为公。这是集体主义的最高层次,是共产党员、先进分子应努力达到的道德目标。⑵先公后私、先人后己。这是已经具有较高社会主义道德觉悟的人们能够达到的道德目标。⑶公私兼顾、不损公肥私。这是对我国公民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⒉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集体主义原则的多层次要求,有利于把集体主义精神贯彻到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人都可以践行集体主义原则,有利于全社会积极主动地运用道德调节功能,引导人们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自觉地把个人的理想与奋斗融入广大人民的共同理想与奋斗之中。

.为什么要以诚实守信为重点?

【答】:个人:是为人之本,成事之基;市场: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石;社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

⑫.阐述为什么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石?

【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大力倡导诚实守信的美德。市场经济是交换经济、竞争经济,也是契约经济、信用经济。保证契约双方忠实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是维护市场秩序的关键。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既要靠法律手段,也要靠道德力量。以诚信的道德力量来维护市场秩序,既能节省成本,也符合市场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原则。市场经济越发达,经济生活中对人们诚实意识的要求就越高。如果在市场交易中出现了不诚信的情况,正常的交易活动就无法进行了。所以,为了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就需要重视推进社会诚信活动的深入开展,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培养诚信观念和规则意识,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⑬.阐述为什么诚实守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

【答】:⒈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对形成追求高尚、激励先进的良好社会风气,消除不讲信用,欺骗欺诈的社会公害,提高整个民族素质,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⒉诚实守信是人与人之间正常交往和沟通的道德基础,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价值。人与人之间只有彼此相互信任,才能产生真正的平等、公正的交流和合作。

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把诚实守信作为最基本的道德要求。遵守诚实守信的道德要求,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内耗和摩擦,大大降低社会运行成本。

一个社会如果缺乏诚实守信,人们之间就不能信任、信用和信誉,只有猜忌和猜疑,交往就无法进行,和谐社会的正常秩序就根本无法建立起来。因此,社会和谐发展需要增强诚信意识,把诚实守信作为道德基础,以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氛围。

本文链接:http://xawxcz.net/post/20.html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学习 • 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