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网址:www.xawxcz.net 简体繁体

文学概论(第六章):文学的风格

文学风格:通常被誉为作家的徽记或指纹,它是一种具有特征性的文学审美现象,在创作过程中即已发生,最终凝结为文学作品的一种与众不同的审美属性,从而成为人们辨识不同作家的标记。它是作家独特的艺术创造力稳定的标志,又是文体成熟的标志。

• 文学风格涉及作家的创作个性和言语形式以及文学与时代、民族、地域文化等领域的关系,乃至涉及传统和外来文学的影响和革新等诸多问题。

第一节:风格的诸种理论

一、风格是独特的语言形式

• 着眼于从作品的外在形式所呈现的特色来理解风格,认为风格就是一种言语形式。

①“风格”一词最初属于西方修辞学的概念,强调语言的修辞因素。

亚里士多德认为,修辞的高明就是风格。

•《修辞学》一书中详细讨论了体现风格的语言表达问题,如妥帖恰当、节奏隐喻等。

•《诗学》中从修辞的意义探讨悲剧的风格,指出“风格的美在于明晰而不流于平淡”。

③英国斯威夫特说:“风格就是恰当场合的恰当的词。”

二、风格是作家的创作个性在作品中的自然流露

• 从风格形成的内在根据来理解风格,把作家的创作个性与作品的风格联系起来。

• 西汉司马迁根据“诗言志”评价《离骚》的风格,认为《离骚》与屈原高洁志向相关

扬雄提出“心画心声说”,人的情感表现,看出人的品位。

曹丕提出“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关注的是风格要素中的作家的创作个性

刘勰《文心雕龙·体性》:“气以实志,志以定言,吐纳英华,莫非情性”——作家创作个性

萧纲提出“立身先须谨慎,文章且须放荡”

• 法国文学家布封首先提出“风格即人”(强调文学创作与作家主体特征之间的紧密联系)

三、风格是主体与对象、内容与形式相契合时呈现的特色

作家的内在个性与表现对象的结合、内容与形式统一的角度来理解风格,强调有机整体性。【内外在的结合

刘勰较早地从有机整体性的角度指出风格是作家的内在个性与外在形式的结合。“夫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盖沿隐以至显,因内而符外者也。”作家的创作个性和思想感情是隐含的,只有通过文辞形式才能实现外化显露。

陆机《文赋》: “诗缘情而绮靡。”

黑格尔:真正的风格应该是适应“主题本身及其理想的表现所要求的。”

四、风格是读者辨认出的一个格调

⑴从读者鉴赏的角度来理解风格。⑵读者在长期阅读中,对某些作家作品的特征心领神会、深有体悟,能够很快地辨认出来,并能用几个字概括出来。英国作家高尔斯华绥说:“风格——这乃是作家消除自己和读者之间的一切隔阂的能力,风格的最后胜利乃是确立精神上的接近。”

第二节:文学风格的内涵

一、风格的定义

定义: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和言语结构中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的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背诵

风格包含要点:⑴创作个性是风格形成的内在根据;⑵有机整体性是风格存在的基本条件;⑶言语结构是风格呈现的外部特征;⑷引发读者持久的审美享受是风格的审美效应。

二、创作个性与文学风格

创作个性界说:创作个性是指作家在生活和创作实践中所养成的相对稳定的个人气质、人格情操、审美理想、 艺术志趣、创作才能和写作习惯等精神特点的总和。

创作个性和文学风格的关系:创作个性是小于文学风格的概念,创作个性从属于文学风格

威克纳格从西方体裁分类法出发,认为史诗和戏剧诗人属于想象的风格;散文属于教导的形式,智力的风格;抒情诗属于情绪的感染风格。

创作个性和文学风格的关系?】【背诵

【答】:⑴创作个性是小于文学风格的概念,它属于文学风格的主观方面,在与客观方面结合之前,它只是潜在于作家的内心,表现为作家独特的个性气质、人格精神、艺术情趣、审美追求和文学才能等。当它一旦施诸创作实践并与客观方面相结合,便成为文学风格的有机组成部分。

⑵一方面,它是作为文学风格的内在根据而存在,由此我们可以推断文学风格形成的主观原因;另一方面,它又是作为文学风格的构成而存在,我们又可以凭借作品所呈现的风貌来判断作家的创作个性。创作风格并不是由创作个性单方面决定的

⑶总结:风格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经创作个性的有机整合后所显现的独特的艺术风貌和格调创作个性是风格形成的内在根据,是风格的灵魂

创作个性与日常个性的关系:(简答论述题)

日常个性是作家在世俗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习性。(是他在实存世界中的存在方式,而世俗生活总是为实用功利的目的所困扰;)创作个性是作家在精神活动中体现出来的习性。(是他在虚拟世界中的存在方式,往往具有审美的超功利性。)

日常个性一部分来自先天的遗传基因,一部分缘自后天生存环境中的习得;创作个性是在前者的基础上,进一步在创作实践中养成并体现作品中的个性特征。(它是作家的气质禀赋、世界观、艺术观、审美趣味、艺术才能等主观因素综合而成的一种习惯性的行为方式,支配着文学风格的形成和显现。)

日常个性是自在的;创作个性是有为有待的,为了实现而有待于形式化。

重点简答】一句话区分:日常个性人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结构方面的独特性创作个性是在其基础上经过审美创造的升华而形成的独特的艺术品格

创作个性转化为文学风格:

• 中国传统风格理论起源于魏晋

三、文学风格与言语组织

文体三层面:文体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含义,可以分成三个层面:

作品的体裁、体制

• 中国古代文论认为体裁对创作十分重要,创作之前“宜正体制”,之后要“不失体裁”。刘勰在《文心雕龙·通变》中说:“夫设文之体有常,变文之数无方。”意思:文章的体式是固定的,而文辞风格却是无定的。强调“通变”,认为文辞风格只有推陈出新才有永恒的生命,这就是“无定”的原因。

文学的语体

规范语体:语体就是语言的体式,是文体的第二层面。每一种体裁都有自己的语言体式构成其规定性,这种具有规范性的语体就是"规范语体"。可区分出三种基本语体:抒情语体叙述语体对话语体

抒情语体:表现对情感的体验,多用于诗歌体裁。以节奏、韵律、分行为表层特征,音乐性具有突出地位

特征】:a.是一种将语言的声音魅力发挥到极致从而可以反复吟咏的语体。(如李清照《声声慢》)。b.遣词造句方面更喜偏离,来表现朦胧、跌宕的情意和别出心裁的构思和奇特的效果。(如温庭筠《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c.比其它语体更多地采用比喻、象征、夸张、用典等修辞手法。

叙述语体:用于叙述事件。在叙事性的文体中使用广泛。具有虚拟性、双声话语和多音齐鸣的特点。

【特征】:a.虚拟性。本质上是想象的、独立自足的艺术世界,艺术虚构。(如《三国演义》)。b.叙述语体不是单声话语,而是双声话语。苏联家巴赫金指出叙述语体是“双声话语”、“始终是叙述者与人物的混合或融合”。c.多音齐鸣”的特点。小说可以是一种“复调”的形式。

对话语体:多用于戏剧文学,戏剧文学为舞台演出而作,通过人物的直接言说来向观众展示一切,这就决定了它必须采用对话语体。具有动作性、性格化和口语化的特点。

【特征】:a.动作性。对话本身就意味着内心或外部的动作,并推动剧情发展。b.性格化。人物性格主要是由对话来完成的。c.口语化。舞台上的对话,要求深入浅出,朗朗上口。

自由语体:在规范语体基础上加以自由创造的语体就是自由语体。规范语体只是体现了一定体裁的体格,而只有自由语体才真正体现了作家的艺术品格,也即创作个性。 自由语体是作家的创作个性发展为风格的唯一途径。

文学的风格

当作家在规范语体的基础上创造出适合自己的自由语体,并与作品的其他因素相结合时,便形成了文学风格。

文学的风格:是文体的最高范畴和最高体现。

歌德:“风格,这是艺术所能企及的最高境界”、“给予风格这个词以最高的地位。”

黑格尔认为风格是艺术的独创性,是艺术表里的主体和对象两方面融合在一起的统一。

语言的编码、词语的分布与文学风格

从言语的角度看文学风格,首先是风格与作家对语言的編码和超码密切相关。现代风格学认为:语言本身作为未经使用的素材整体,是一种中性的代码,而经过作家的作品是活的言语,已经是编码或超码的结果。不但传递了信息,而且带有感情色调,从而体现了风格特征。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第三节:文学风格的审美构成与特征

一、文学风格的审美构成

文学风格在作品中是一种有机整体性的存在。其审美构成是那些从情节上给人以鲜明印象的要素的融合,显现为给人以美感的整体性风貌。文学风格的构成要素有:文采情调韵味气势氛围

文学风格的审美构成要素有:

文采,作品中的言语色彩,是语言的特殊组合,是风格的存在方式。文采说到底是“语言的特殊组合”。

情调,作品中的情感格调,表现审美情感的内容和品质。

气势,作品中精神状态和精神力量的运动状况。孟子最早提出“养气”说;韩愈提出“气盛言宜”的观点。

氛围,弥漫在作品中的特定气氛。往往与景物、场面、环境相结合,构成特定的意境和情境,常见于抒情作品和叙事作品。

韵味,作品中言语结构所产生的情趣和意味。由于它是含而不露的,所以特别需要读者去品味。

二、文学风格的特征

独创性:文学风格就是作家在作品中体现出来的艺术独创性,独创性是文学风格最突出的特征

如“李白的清新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鲁迅的刚毅辛辣”。

稳定性:风格又具有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的特点,但风格的稳定性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

多样性:首先是因为作家的创作个性各个有别,还有客观原因:表现对象的广阔无限、多姿多彩,受众审美的各异其趣、变动不居,既提出了风格多样化的要求,也为作家各展所长,争奇斗艳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文学风格的多样化,往往是一个时代文学繁荣的重要标志。

如刘勰说的“才有庸俊,气有刚柔,学有深浅,习有雅郑”;如“盛唐气象”。

第四节:文学风格类型的划分与审美价值

一、文学风格类型的划分

西方——三分法

安提西尼最早把风格分为崇高的平庸的低下的三种。

但丁悲剧带来较高雅的风格,喜剧带来较低下的风格,挽诗让我们知道是不幸人的风格。

黑格尔按照自己的审美理想,区分阐说了严峻的风格、理想的风格和愉快的风格,

• 现代威克纳格从文体的角度区分出智力的风格、想象的风格和情感的风格。

中国——二分法

中国古代文论将风格分为“刚、柔”(影响最大、源远流长);“虚、实”;“奇、正”等。

曹丕最早分类,正式提出“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二体”,以气分清、浊二体。

②清代桐城派的姚鼐进一步从美学的高度区分阳刚和阴柔这两种最基本的风格。

刘勰开始对文学风格进行较繁的分类,最早把文学风格分为八体。《文心雕龙》:典雅、远奥、精约、显附;繁缚、壮丽、新奇、轻靡。

司空图二十四种风格的描述充满诗情画意,又渗透哲理,对后世的影响最大。

二、文学风格的审美价值

如何认识文学风格的审美价值?

【答】:⑴不同的文学风格有不同的审美价值。(如阳刚之美、阴柔之美、典雅之美、朴素之美等均是美。风格美不仅给人以形式上的满足,而且足以陶冶人心——体现生命状态和丰富个性。)由于人们的审美以不同的心理结构为基础,也有特定的语境或心境,因此对风格美会有不同的选择。(如歌德赞赏雄伟的风格,雨果爱好单纯的风格。)

⑵风格美也可以超越时代、民族、阶级,却又受到时代价值取向的影响。(如郭沫若的剧作《屈原》,热烈悲壮、慷慨激烈的作品现实影响力更大。沈从文小说中的原始淳朴,钱锺书小说中的机智冷峭,都有特殊的审美价值。)

第五节:文学风格与文化

一、文学风格与时代文化

风格的概念具有二重性:①一方面,风格是作家个人独创的风格;②另一方面,风格又是时代的风格,是某一时代所普遍采用的艺术语言。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文化,作家生活于时代之中,不能不感受到时代气息,作家的文学风格必然要渗入时代文化的因素,表现出时代性

如何理解文学的时代风格?

【答】:⑴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文化,作家生活于时代之中,不能不感受到时代的气息。作家的文学风格必然要渗入时代文化的因素,表现出时代性。

时代文化一般是由时代的语言的新变化、时代的新风尚、时代的新信息、时代独特的心理、时代崇尚的艺术趣味、时代的新的审美理想、时代新的科学特点融合而成的

文学风格总是这样或那样反映时代文化的特点,而形成文学的时代风格,并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如先秦诸子散文;建安文学的三曹与王粲;唐代古文运动。)

⑷文学的时代风格是作家作品在总体特色上所具有的特定时代的特征,它是该时代的精神特点、审美要求和审美理想在作家作品中的表现。

二、文学风格与民族文化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传统。作家生活于民族传统文化中,不能不受民族文化传统的影响。作家的风格必然渗入民族文化传统的基因,表现出民族性

⒉能让读者从作品的风格特征上区别一个国家的作品与另一个国家的作品,一个民族的作品与另一个民族的作品的是民族风格。如普希金是俄罗斯文学的民族风格的杰出代表;如鲁迅是把民族和世界、传统和现代结合得最好的作家,是最懂得国民性的弱点,并在予以鞭挞的同时,高扬民族的脊梁和精神的作家。

三、文学风格与地域文化

不同地域有不同的文化。作家总是生活在一定的地域中,不能不感受到地域文化的气息。作家的文学风格必然渗入地域文化的因素,表现出地域性

⒉风格总是这样或那样反映地域文化的特点,而形成文学的地域风格

如《诗经》和《楚辞》风格的差异性:《诗经》:北方文学的代表,在经过儒家学派的整理阐释之后,又成为正统文学的经典;《楚辞》:产生于荆楚地区,是一部南方诗歌的总集。

四、文学风格与流派文化

流派风格:是指一些在思想感情、文学观念、审美趣味、创作主张、取材范围、表现方法、语言格调方面相近的作家在创作上所形成的共同特色、是一种群体文化的表现。流派风格的多样化往往是文学繁荣的一个重要标志。

⒉一个文学流派的发展中可以看到该流派的创作倾向和风格流动

⒊一些文学观点、审美追求相近的作家,在创作上所形成的某些相似特点被称之为流派风格

如婉约派、豪放派;“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出自唐代作者白居易的《与元九书》。


文学风格与文化的关系是什么?

【答】:①文学风格与时代文化的关系:文学风格总是这样或那样反映时代文化的特点,而形成文学的时代风格,并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文学风格与民族文化的关系:能让读者从作品的风格特征上区别一个国家的作品与另一个国家的作品,一个民族的作品与另一个民族的作品的是民族风格。

文学风格与地域文化的关系:不同地域有不同的文化,作家总是生活在一定的地域中,不能不感受到地域文化的气息。作家的文学风格必然渗入地域文化的因素,表现出地域性。

文学风格与流派文化的关系:文学观点、审美追求相近的作家,在创作上所形成的某些相似特点被称之为流派风格。

总结:从文化学的角度来分析,文学风格是由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域风格、流派风格和个人风格构成的。

本文链接:http://xawxcz.net/post/416.html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学习 • 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