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网址:www.xawxcz.net 简体繁体

思修课(第六章):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培养法治思维维护法律权威】

.法治与法治思维的含义?

【答】:法治:即“法的统治”,与人治相对称,它是以民主为前提,以严格依法办事为核心,以确保权力正当运行为重点的社会管理机制、社会活动方式和社会秩序。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是现代文明的基本标志。

法治思维:是以法治的固有特性和对法治的信仰为基础,以法治价值和法治精神为导向,运用法律原则、规则、方法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模式。包含以下几层含义:⑴法治思维是一种法本位思维。它以法治的固有特性和对法治的信仰为基础,以严守规则为基本要求,强调法律的底线不能逾越、法律的红线不能触碰,凡事必须在既定的程序及法定权限内运行。⑵法治思维是一种正当性思维。它以法治价值和法治精神为指导、蕴含着公正、平等、民主、人权等法治理念。⑶法治思维是一种符合逻辑的思维,它以法律手段与法律方法为依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解决纠纷,克服了非理性和任意性。⑷.法治思维是一种科学思维,它强调符合规律、尊重事实。

.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的区别

【答】:⑴从两者区分的标准来看,法治思维以法律为最高权威,法大于权;人治思维则奉行个人的意志为最高权威,主张权大于法。⑵从两者的特点来看,法治思维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具有理性、稳定性和一贯性;而人治思维漠视规则的普遍适用性,依赖个人的魅力、德性和才智,具有非理性、易变性和任意性。⑶从两者追求的政治体制看,法治是民主的产物,是一种“多数人之治”的民主政治思维;而人治思维则推崇个人集权,追求专制政体。

.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

【答】:⑴法律至上:是指在国家和社会的所有规范中,法律是地位最高、效力最广、强制力最大的规范。具体表现为法律的普遍适用性、优先适用性、不可违抗性。⑵权力制约:是指国家机关的权力必须受到法律的规制和约束,分为四项要求:权力由法定、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⑶公平正义:是法治思维的价值追求。它是指社会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其他利益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合理、公平分配和占有。⑷权利保障:是法治思维的目的所在,是通过法治来保障公民权利。宪法保障是前提和基础,立法保障是重要条件,行政保障是关键环节,司法保障是最后防线。

④.如何正确理解公平公义?

【答】:⒈正确处理法理与情理的关系。社会主义法治公平公义的实现,必须注重法理与情理的相互统一。正确处理法理与情理的关系,要求在执法和司法过程中,既要遵守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也要参考其他社会规范,尤其是为社会所广泛接受的公序良俗、乡规民约;要求妥善、恰当地解决法治实践中可能存在的局部性、个别性的“合理不合法”或“合法不合理”的问题;要求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适时制定、修改、废止有关法律、法规,最大可能地消除法理与情理的矛盾。⒉正确处理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的关系。实体与程序是法治体系的两大组成部分,法治的公正也分别通过实体公正(证据)与程序公正两个方面得以具体体现。正确处理普遍与特殊的关系。法律是全社会平等适用的普遍性社会规范,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才能体现这种普遍性。但是,我国地域间、城乡间、阶层间、群体间发展很不平衡,社会成员所处社会环境和社会条件差异很大。在法律制定、执行和适用中,对特殊地域及特殊群体有必要区别化对待,以防止在形式公正下掩盖的实质不公。

如何实现法治的公平正义?

【答】:⒈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的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和特征,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从而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⒉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立法、执法、司法等各项法治实践中,努力贯彻公平正义原则,严格守持公平正义底线,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品质;另一方面,通过在法治领域对公平正义的坚守,向全社会倡导公平正义价值和精神,为全社会树立公平正义的示范,推动公平正义在全社会范围内的实现。⒊要实现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在社会主义法治实践中必须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则的原则,坚持不偏不倚、不枉不纵、秉公执法原则,必须处理好法理与情理、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普通与特殊的关系。

.简答培养法治思维的途径?

【答】:法治思维的培养,既要有知识,也要有实践。⑴在思想上要尊法。尊法就是尊重法律权威,是培养法治思维的首要前提;⑵在学习上要学法。学习和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和法律方法,是培养法治思维的重要条件;⑶在实践上要守法和用法。守法是培养法治思维的实践基础用法是实践处真知,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是培养法治思维的有效途径

.法律权威的含义和来源

【答】:法律权威是指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力、影响力和公信力,是法律应有的尊严和生命。法律权威源自法律的外在强制力和内在说服力,也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⑦.维护法律权威的意义

【答】:(社会):维护法律权威,就是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国家):维护法律权威,就是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个人):维护法律权威,就是维护个人的幸福与平安。

⑧.维护法律权威的要求

【答】:信奉法律、遵守法律、服从法律、维护法律

【全面依法治国的目标与原则】

.依法治国的含义和总目标

【答】: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务,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②.论述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

【答】:⒈全面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社会)。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党和政府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依法治国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

⒉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国家)。长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政府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深刻教训,提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治,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依法执政确定为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取得历史性成就。

⒊全面依法治国事关执政兴国、人民幸福安康和国家长治久安(个人)。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相比,法治建设还存在许多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这些问题,违背社会主义法治原则,损害人民群众利益,妨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事关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来解决这些问题。

.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答】:立法——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前提条件),执法——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监督——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保障——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党内——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怎样正确理解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

【答】:要实现依法治国总目标,必须坚持以下原则:⑴坚持党的领导。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⑵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⑶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平等是法律的基本属性。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必须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以规范和约束公权力为重点,加大监督力度。⑷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德治是治国理政的重要补充,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⑸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相适应。

④.什么是“三统一”?

【答】: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同依法执政基本方式统一起来,把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同人大、政府、政协、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能、开展工作统一起来,把党领导人民制定和实施宪法法律同党坚持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统一起来。

⑤.什么是“四善于”?

【答】: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善于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善于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善于运用民主集中制原则维护中央权威、维护全党全国团结统一。

⑥.如何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

【答】:⑴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⑵必须保证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⑶必须使人民认识到法律既是保障自身权利的有力武器,也是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增强全社会学法遵法守法用法意识,使法律为人民所掌握、所遵守、所运用。

⑦.如何理解“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答】:⑴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⑵必须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切实保证宪法法律有效实施,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⑶必须以规范和约束公权力为重点,加大监督力度,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行为。

⑧.简述完善党内法规体系的必要性。

【答】: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要党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管党治党、执政兴国。党内法规既是管党治党的重要依据,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有力保障。目前,党内法规的系统性、整体性和与国家法律的协调性不够,亟待推动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一手抓科学制定,一手抓坚决执行,形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运行有效的党内法规体系。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如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答】:⒈科学立法。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具体措施:⑴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⑵完善立法体制;⑶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⑷加强重点领域立法(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领域)。

严格执法。加快法治政府建设,主要措施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⑴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⑵健全依法决策机制;⑶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⑷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⑸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⑹全面推进政务公开。

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具体措施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⑴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⑵优化司法职权配置;⑶推进严格司法;⑷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司法;⑸加强人权司法保障;⑹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

全民守法。推进法治社会建设为目标:⑴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⑵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⑶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⑷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

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⑴建设高素质法治专门队伍;⑵加强法律服务队伍建设;⑶健全、完善法治人才培养机制。

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⑴坚持依法执政;⑵加强党内法治制度建设;⑶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⑷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

②.试述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

【答】:⒈建设高素质法治专门队伍。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坚持党的事业、人民利益、宪法法律至上,加强立法队伍、行政执法队伍、司法队伍建设。把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的人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畅通立法、执法、司法部门干部和人才相互之间以及与其他部门具备条件的干部和人才交流渠道。推进法治专门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提高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

加强法律服务队伍建设。构建社会律师、公职律师、公司律师等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律师队伍。提高律师队伍业务素质,完善执业保障机制。加强律师事务所管理,发挥律师协会自律作用,规范律师执业行为,监督律师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强化准入、退出管理,严格执行违法违规执业惩戒制度。发展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人民调解员队伍。推动法律服务志愿者队伍建设。建立激励法律服务人才跨区域流动机制,逐步解决基层和欠发达地区法律服务资源不足和高端人才匮乏问题。

健全、完善法治人才培养机制。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全方位占领高校、科研机构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阵地,加强法学基础理论研究,形成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学科体系、课程体系。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导向,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培养造就熟悉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法治人才及后备力量。健全政法部门和法学院校、法学研究机构人员双向交流机制,实施高校和法治工作部门人员互聘计划,建设高素质学术带头人、骨干教师、专兼职教师队伍。

.试述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答】:⒈坚持依法执政。依法执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宪法法律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保证宪法法律实施就是保证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实现。各级领导干部要对法律怀有敬畏之心,牢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带头遵守法律,带头依法办事,不得违法行使权力,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

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党内法规既是管党治党的重要依据,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有力保障。党章是最根本的党内法规,全党必须一体严格遵行。完善党内法规制定体制机制,加大党内法规备案审查和解释力度,形成配套完备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注重党内法规同国家法律的衔接和协调,提高党内法规执行力,运用党内法规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处,促进党员、干部带头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党员干部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要自觉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高级干部尤其要以身作则、以上率下。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重要内容,在相同条件下,优先提拔使用法治素养好、依法办事能力强的干部。

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础在基层,工作重点在基层。要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增强基层干部法治观念、法治为民的意识,提高依法办事能力。要加强基层法治机构建设,强化基层法治队伍,建立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的法治工作机制,改善基层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推进法治干部下基层活动。

本文链接:http://xawxcz.net/post/383.html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学习 • 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