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网址:www.xawxcz.net 简体繁体

政治学概论(第四章):国家权力与国家形式

第一节:国家权力的内涵、特征、结构与国家形式

1.国家权力:是统治阶级强制被统治阶级或从属阶级服从其意志的能力。是社会公共职能独立化、社会内部分裂成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结果。国家权力的本质属性是阶级性国家权力既是国家本质的集中表现,同时也是统治阶级实行统治的重要力量。【选择

2.国家权力与社会相分离的具体表现有三方面:⑴形成了行使国家权力的专门的机构与人员,即各种形式的国家机关和官吏,使管理机构得以专门化管理者得以常任化;⑵建立了职业性的常备军;⑶确立了赋税制度,赋税是保持公共权力存在和运作的基本经济前提。【选择 / 简答(助记口诀:专门化常任化常备军交赋税)

3.国家权力的内容:⑴国家权力是根源于社会经济基础的政治权力;⑵国家权力本质上是在政治生活中占据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权力,它所表达的国家意志实际上是统治阶级的意志;⑶国家权力是承担着社会管理职能的公共权力,具有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能。【重要简答

4.国家权力的特征:主权性:是国家权力具有的基本属性,同时也是国家独立所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主权是指对内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对外有独立性。⑵强制性:是一种“有组织的暴力”,这是与其他类型的权力的主要区别;⑶普遍性:对于其管辖范围内的全体居民具有普遍约束力;⑷组织性。【选择

5.国家权力的结构构成:功能性的国家权力立法权国家意志的集中表达)、行政权(执行和落实国家意志)、监察权(监督、调查和处置各级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司法权(用法律解决社会纠纷、维护国家意志);⑵层级性的国家权力中央权力地方权力。【选择

6.国家权力的横向结构: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原则分权制衡分权制衡原则体现为三方面的制度设计:①由三个不同的机关分别执掌和行使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权分立);②每一个机关都是相对独立的,他们在行使各自分掌的权力时,都会受到其他机关的制约,同时也都不能离开其他机关的协助;③每一个机关都拥有防止、抵御其他机关侵犯其权力的法律手段。【选择 / 简答

分权制衡原则的代表和特色:⑴美国:典型的、严格的“三权分立”。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分别属于国会、总统最高法院以及联邦下级法院,三大权利的地位是平行的;⑵英国:混合权力体制”。议会是最高权力机关,国王在名义上拥有最高地位,首相和内阁是国王的辅佐,他们组成责任内阁承担行政职责;⑶法国:以行政权为重点的分权。1958年的法国宪法极大地提高了总统的地位总统和总理共同掌握行政权,同时对议会权力作了较多的限制。【选择

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组织原则具体体现:①民主集中制遵循人民主权的精神,贯彻“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根本原则;②合理划分和高效协同国家机关权责的原则(分工合作);③民主集中有机结合的国家权力运行原则(协商讨论与首长负责制);④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上,实行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合理配置权力的原则。【简答

7.国家权力的纵向结构:体现为中央与地方政权机关的相互关系结构。主要内容:⑴纵向权力的划分和配置;⑵纵向权力的协调和制约。【选择

8.国家形式的含义:统治阶级为实现本阶级的统治而采取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结构形式,是组织、管理和控制国家机器的制度和体制的总和

9.国家形式的基本内容:⑴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即政体,尤其是中央(全国)政权机关的组织形式;⑵国家的结构形式,主要是指国家的中央权力机关与地方权力机关、整体与局部之间关系的构成方式;⑶国家机关权力的具体运作方式和具体制度,通常被统称为“政治体制”。【选择 / 简答

★ 国家形式实质:就是国家权力的纵向与横向配置方式,它包括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国家结构形式政治体制等方面。【选择


第二节: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1.政体的含义: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即政体,是统治阶级组织国家政权机关的形式。体现在两个方面:⑴从国家权力配置的角度,体现为国家最高统治权力的行使方式,即国家最高统治权力是由一个机关集中行使,还是由若干机关分工行使(举例:中国一个机关——人大,英国两个——上议院、下议院)。⑵从国家机关设置的角度上看,体现为国家最高统治权力的组成形式,即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是由一个人组成,还是由一个集体组成(举例:封建中国一个人——君主,现代中国一个集体——人大)。【选择

2.政体与国体的关系:毛泽东曾指出,国体就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国体所体现的是国家的阶级性质。⑵政体与国体,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国体表明哪个阶级是占据统治地位的,而政体则规定着统治阶级通过什么样的形式来组织政权实现统治。【选择

⑶国体与政体,是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①内容决定形式,国体决定政体a.国体决定着政体的本质属性目标,与政体相比,国体是占首要地位的;b.政体必须适应于国体,当国体发生变革时,政体也就会发生变化。②形式体现内容,政体反映国体a.一定的国体要通过一定的政体形式来表现b.政体具有相对独立性,国体相同的国家可以采取具体形式不同的政体。【简答

3.政体的基本特性:⑴政体的选择受到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⑵政体具有多样性;⑶政体是国情的产物;⑷相对于国体而言,政体的发展变化具有灵活性变异性。【选择 / 简答

4.政体的分类:

⑴古希腊希罗多德:最早进行政体类型划分的历史学家,根据执政人数,将政体区分为君主政体贵族政体民主政体

亚里士多德:调查和分析希腊158个城邦,第一次较为系统地研究政体问题,并提出了政体划分标准,以及关于政体选择的主张。政体分类的标准:①统治者为城邦谋利益还是为自己谋利益(分为:照顾城邦公共利益的正宗政体和照顾统治者利益的变异政体);②统治者人数的多寡正宗政体分为: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共和政体变异政体分为:僭主政体寡头政体平民政体)。【选择

⑶16世纪的法国思想家博丹:提出以国家主权的归属即主权者的人数和行使权力的方式来区分政体;⑷17世纪的英国思想家洛克:以立法权行使者的多寡,区分民主政体寡头政体君主政体;⑸18世纪的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根据国家最高权力掌握在哪些人手中以及他们对待法律的态度,对政体问题作过分类研究。【选择

马克思主义的分类标准和依据:①最高国家权力的归属,即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是一个人还是一个集体;②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产生方式及任期;③中央国家权力机关的设置以及它们之间的权力分配、地位相互关系。【选择 / 简答

根据前两条标准,把历史上的国家分为君主制政体共和制政体君主制类型专制君主制贵族君主制立宪君主制共和制政体类型贵族共和制民主共和制)。而第三条标准,在君主制和共和制的基础上区分出各种不同的政体形式。

5.剥削阶级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

君主制产生的方式世袭制推选产生,任期都是终身任职。类型:①专制君主制:又称“绝对君主制”或“无限君主制”。君主由最高统治权。奴隶制、封建制国家所盛行,古代东方国家比较典型,西欧各国在封建社会末期。②贵族君主制:名义上君主和贵族议会掌握着全国最高权力,实际上其权力则只限于自己的领地,主要存在于西欧封建社会的早期。③立宪君主制:又称“有限君主制”。君主虽然拥有某些最高国家权力,但是受到其他国家机关的制约和限制,属于资本主义。【选择

共和制: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类型:①贵族共和制:国家行政长官公民大会选举产生并有任期限制,国家最高权力实际上掌握在贵族手中。这种政体形式主要见于古代希腊罗马。②民主共和制:资产阶级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政体形式。列宁指出,“民主共和制是资本主义所能采用的最好的政治外壳”。分类标准国家元首议会和政府的地位、产生方式和权限配置。民主共和制可以区分为议会共和制总统共和制。(议会共和制:政府(内阁)由拥有多数议席的政党组成并对议会负责的国家——意大利、德国、奥地利;总统共和制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领导内阁并执掌行政权——美国)。【选择

6.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社会主义国家政权本质上是人民民主专政,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它实行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所以,只有社会主义国家才实现了本质与形式的统一,真正实现了“民主共和制”。【选择

典型意义的三种政体形式

公社制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政体形式。公社制是巴黎公社的政权组织形式。基本特点:①公社委员会作为最高权力机关,统一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议行合一精神);②公社实行直接选举,公社管理人员由普选的代表组成,代表对选民负责,随时可以撤换;③公社废除旧式国家机器,废除旧警察和官吏,将公职人员变成人民的“公仆”;④公社废除常备军,用武装的人民取代它。【选择

苏维埃制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苏维埃制的社会阶级基础是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基本特点:①最高苏维埃既是最高立法机关,又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其他一切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由它授权并向它负责;②最高苏维埃实行两院制,设立主席团作为常设机构;③苏维埃的代表由人民选举,对人民负责,代表可以由人民撤换。【选择

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我国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以工人阶级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组建原则民主集中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选择


第三节:国家结构形式

1.国家结构形式:指国家为了处理中央与地方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而对国家权力进行划分与配置的基本模式,它涉及的是一个国家的各个部分以什么形式和方式整合为国家的问题。【了解】

2.国家结构形式的基本类型:

单一制:①含义:将国土按地域划分成若干行政单位、具有统一主权的国家结构形式。②基本特征:国家具有单一的宪法统一的法律体系和司法体系统一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体系,以及公民具有统一的国籍1个单一,3个统一)。【选择】③类型中央集权型单一制(中国法国)和地方分权型单一制(英国)。【选择

复合制:一般特征是由若干个国家或地区作为成员单位通过协议组成联合体类型:联邦制和邦联制。

★ 单一制与复合制的区别

【单一制】:①只有一个统一的主权,地方政府不享有主权;②只有一个最高立法机关、一个中央政府;③仅拥有一部宪法,地方政府的地位由宪法规定;④在国际法中被视为单一主体;⑤地方政府没有从国家分离出去的权力。【选择

【复合制】:联邦制和邦联制。⑴联邦制:①成员不保留主权;②联邦的宪法和法律是全国最高法,成员拥有各自的宪法或法律;③在国际法中通常被视为单一主体;④成员不能否认和拒绝联邦的权力,通常不能自由地退出联邦。⑵邦联制:①成员保留各自主权;②没有统一的宪法,只有盟约;③不是国际法的主体;④成员国或加盟国则拥有脱离邦联的权力。⑶两者国际机构共同点:国家的三大机关与成员国/加盟国的三大机关互不隶属,邦联政府甚至没有立法机关。【选择

复合制国家典型代表:1789年以来的美国、“二战”以后的德国都属于典型的联邦制国家;历史上的北美十三州的联盟现在的英联邦等都是比较有代表性的邦联制国家。【选择


第四节:社会主义中国的国家形式

1.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本政治制度,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体。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⑴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内容和根本准则;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其他一切国家机关(包括国家主席、国务院、中央军委、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都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并对它负责,向它报告工作,受它监督;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⑷实行合理分工协调一致分工合作相互配合的原则。【选择 / 重要简答(助记口诀:1人民 2最高 3分工合作)

2.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必然性:⑴中国社会政治发展的历史表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人民的历史选择;⑵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我国的政权性质,是最适合于我国人民当家作主和管理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现了国家权力机构与其他国家机关之间的合理分工,能够保障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保障了国家长治久安。【重要简答(助记口诀:过去 现在和未来)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仅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同时也是中国国家力量的重要源泉。【选择

3.中国的国家结构形式的特点:⑴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单一制国家;⑵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⑶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省级地方(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建置,国务院批准省级地方的区划并批准省以下地方的建置和区划,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其制度;⑸省、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可以在不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性法规,但须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⑹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既要对同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也要对上一级国家行政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国务院统一领导全国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全国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都服从国务院。【选择 / 简答

4.我国采取单一制的原因:⑴我国历史上有统一的传统和实行单一制的渊源;⑵各民族之间有着和睦相处、友好往来的传统;⑶多样性统一的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认同的思想基础;⑷我国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维护祖国统一;⑸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⑹我国各民族既具有团结友爱的光荣传统,同时也需要紧密团结与合作,防止和抵御外来干涉和侵略。【简答(助记口诀:历史 传统 思想  统一 新型民族关系 需要)

5.我国单一制国家的特色: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前提国家的集中统一核心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根本目的是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层级:民族自治地方包括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另外,在相当于乡的民族聚居地方设立民族乡。【选择

特别行政区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两方面的内涵:①国家主权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央政府,特别行政区制度设立的前提与核心是“一个国家”,即中华人民共和国;②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a.外交事务国防事务由中央政府管理外,特别行政区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终审权b.保持财政独立,实行独立的税收制度;c.享有铸币权,可以发行自己的货币;d.享有特定的外事权,可以以“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的名义发展对外经济、文化关系,参加民间性国际组织。【选择 / 简答

本文链接:http://xawxcz.net/post/495.html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学习 • 写作